亚洲午夜性春猛交XXXX_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_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_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歡迎光臨武漢華商低碳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全國碳市場思路或生變?解決固有難題是根本
瀏覽量:5289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公欣

近日,一則“全國碳市場操作思路生變”的消息引發關注和熱議。在一年一度的碳交易試點履約期到來之際,在全國碳市場即將全面啟動之時,這一消息像是一道“響雷”,驚起了不少業內人士的注意力。消息稱,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初期,將不會按此前規劃納入八大行業,而是先進行電力、水泥、電解鋁等三個行業交易。同時,試點碳市場并不會因為全國碳市場的建立而立即取消,而是會并行運行一段時間。據此,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向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求證,但未能得到明確回復。不過,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全國碳市場的配套支撐系統建設方案尚未確定,操作思路或有變化實屬正常,但全國碳市場啟動的實際進度可能會變得“更穩健”。

操作思路或生變

2011年10月,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這7個省市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間陸續開市,之后2016年12月福建成為第八個試點。作為2017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之一,今年將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去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關于切實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重點工作的通知》明確,全國碳市場第一階段涵蓋行業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8個重點排放行業,參與主體為這些行業的重點企業。

按照去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的要求,地方主管部門要在去年6月30日前匯總、上報企業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目前,行業內有消息稱,由于部分省份排放核查與復查工作進度嚴重拖后,而且數據報送質量較低,后來決定首批只納入電力、電解鋁、水泥3個數據基礎較好、占比較大的行業,其他行業等后續條件成熟時逐步納入。

對此,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王科認為,作為碳減排的主力軍,電力行業的節能環保水平相對比較高,先進機組比例在一半以上,采用傳統方法確定配額,壓力會小一些。同時,在碳定價方面可能會參考試點市場平均價格給全國碳市場一個初始定價。

原因:試點城市差異性大

為何思路會有所變化?有業內專家分析,各地對于參與全國碳市場的積極性有著明顯落差,跟這一點不無關系。總體來說,試點城市和經濟發展速度相對較快的城市上報的數據也更為詳實、準確。但是,部分非試點省份在碳交易方面幾乎零經驗,專業能力欠缺,導致碳排放數據核查進展緩慢。

實際上,即使是在提前開展試點的城市中,碳交易的履約情況也參差不齊。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湖北碳市場累計成交量達億噸級,為3.07億噸,居全國碳交易試點首位。4個地區成交量達千萬噸,分別為:深圳3183.79萬噸、上海8149.49萬噸、北京3542.88萬噸、廣東9195.46萬噸。天津、重慶、四川、福建碳交易市場成交量均在百萬噸級,分別為376.58萬噸、566.11萬噸、176.96萬噸和364.89萬噸。

“企業整體表現平穩,但是各試點履約進度不一現象嚴重。”北京環境交易所相關受訪專家表示,以重慶為例,無論交易體量,還是交易金額,都較其他試點低。“這意味著企業參與交易較少、積極性不高,到了履約期重視程度自然不夠。”

此外,各試點間的價格差距較為懸殊。其中,北京試點的碳價格基本維持在40~50元/噸,上海、深圳、福建則在20~37元/噸波動;湖北、天津、廣州基本在15元/噸上下;重慶則維持在5元/噸以下。

“這里出現的價格應反映出碳市場長期的供求關系,也還要真正體現企業的減排成本。”該專家解釋稱,“大限”將至,不少企業為完成任務而“突擊”交易,導致履約前“量價齊升”現象頻發,而非全年穩定地開展交易。換句話說,企業并未真正利用碳交易工具實現自主減排,交易更像是短期內的應激反應。

而對于碳交易試點和全國市場是直接融合還是并行運轉的搖擺不定,有知情人士分析稱,由于本身已有試點,各自的運營、交易模式就各有不同,所搭建的平臺也都有不同的運行機制,短時間內相互對接難度較大,本著先讓全國市場如期運行的原則,初期試點、全國市場共存的可能性較大。

思路生變的背后

實際上,無論操作思路是否生變,這些消息的發酵無一不昭示著,全國碳交易市場啟動正面臨一些不能回避的難題。

有專家分析,從各試點運行情況來看,全國碳交易試點工作逐漸認識到一些共性的問題:一是在制度建設方面,開展碳交易的法律支撐普遍較弱。二是在碳市場交易方面,大部分市場表現出流動性低、活躍度弱的特征;目前仍沒有完全形成基于市場的價格機制;市場的透明度低,控排企業和投資者對碳市場的信心不足。此外,到目前為止,碳市場沒有提供一個相對穩定、規模化的金融產品。

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全球能源資源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毛濤直言,從頂層設計來看,碳交易體系的構建尚處能力建設階段。目前已經開展的試點市場相關立法均以《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作為支撐,而代表最高級別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目前還未獲得通過,所以地方一級的相關政策也不能及時出臺。

“與國外碳市場不同,中國碳市場的建立是政府控排的衍生物。”據國際金融公司(IFC)可持續及氣候融資銀行業專家何懿倫解釋,中國碳市場建設更多的是政策扶持推動,是一種從上至下的參與,許多非履約企業對碳市場的了解不充分,碳市場交易等意識還比較薄弱。因此,需要有更多的中間機構和創新機制、創新產品。因此,在啟動全國碳市場時強調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工作的協調性顯得尤為重要。專家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應盡快推進碳市場最高層級的法律法規出臺,地方政府則需盡量不持觀望態度,可以同時期進行地方政策的籌備工作。

對于頂層制度設計,受訪專家表示,要使制度設計適應巴黎氣候大會后全球碳市場發展的新形勢,特別要與我國國際減排承諾相適應;對內要處理好地方政府,特別是試點地區相關政策與全國碳排放交易政策的銜接,避免出現脫節或沖突。

此外,北京環境交易所相關專家建議,應加強與碳交易運行相關的數據工作,盡快建成國家、地方、企業三級碳排放核算、報告與核查體系。依托現有試點,建設全國碳交易注冊登記體系,強化數據的可獲取性及真實性,確保交易在健康有序的環境中運行。


咨詢熱線:400-027-1088